石雕四面观音
石雕四面观音
观音菩萨的身世是佛教观音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指观音成道前的各种履历,包括家庭、诞生、修习、形象、成长以至最终成道。
印度佛教经典中对观音身世的说明主要有7种。从时间来看,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极为久远、甚至是不可想像的远古时代; 从地点来看, 都不在我们这个世界, 而是大乘佛教所信仰的、离我们这个世界很远的其他佛国世界; 从情节来看, 它们都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 大肆渲染神通, 尽力强调观音生涯的神圣性; 从故事的描述手法来看, 它们都比较简单明了, 短小单一, 没有什么跌宕起伏; 从故事的基本结构和进程来看, 它们一般都轻成道前如何修炼的描述, 而多成道后神力的显示; 从性别来看, 这些身世故事中的观音不是王子, 就是大居士或者奇妙无比的童子, 总之他们都是男身, 很难找到女性身世的痕迹。
佛教传入中国后, 观音菩萨很快又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有求必应的慈悲善神。只是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 观音形象逐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约在南北朝以前, 中国佛教依然忠实恪守着印度佛教关于观音菩萨的一切说教, 所以, 在身世信仰上, 观音继续保持着伟丈夫的潇洒形象, 这从中国早期的观音造像作品大都为男子汉形象这一点可以得到证明。宋以后, 佛教中国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中国人对印度佛教从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造, 而观音作为佛教神团体系中信仰最普及的一位菩萨, 也成为中国化的一个典型, 表现在身世信仰方面, 从男身到女身的重大变革。
适应观音形象的这种重大变革, 中国佛教史上出现了观音菩萨新的身世说。最早的女性观音履历资料可从宋代弁曲洧旧闻中看出, 其中说, 蒋颖叔根据唐代道宣律师的弟子义常所记的天神言大悲之事,润色为传, 载过去国庄王, 不知是何国, 王有三女, 最幼者名妙善, 施手眼救父, 序其论甚伟。南宋初年的张守曾经撰文对这一事迹大加赞颂, 从而使其进一步传扬。 接着, 祖绣又在隆兴编年通论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肯定, 于是这一说法便逐渐传播开来。到了宋末元初, 管道升在其所著观世音菩萨传略中对这一女性观音的来历又进一步具体化、完整化, 成为后世中国观音故事的蓝本。尤其是